九寨溝地震過后,隨著或人為或自然等因素,許多景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生態修復迫在眉睫。景區災后重建將分為清障、鞏固山體、修復環境“三步走”。相信九寨溝景區終將恢復往日美好。其實,在此之前已有很多生態修復成功的景區例子,不信我們來看看這些景區的驚艷變身吧!
北京永定河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城市的擴張、氣候的變化,永定河曾斷流30年。經過4年修復現如今的永定河,河水清澈,兩岸翠綠,已經成為了北京西部地區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
青海玉樹瀾滄江
早年的瀾滄江生態脆弱,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經過多年大力治理,瀾滄江流域林草生態系統的恢復,水源涵養量比系列生態工程建設前有所提高,每年增加了1.3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西湖的蓄水量。
云南普者黑
普者黑景區屬于滇東南巖溶區,是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曾因為過多的人為因素,導致普者黑濕地的生態環境一度遭到破壞。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將保護和建設濕地公園作為普者黑景區保護治理工作的重點,進一步加大了退耕還林、退塘還濕、封山育林力度,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和保護。
西藏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脈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屋脊之上,是長江的發源地。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青藏高原環境價值缺乏深遠的認識,唐古拉山鎮所轄區域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冰川退縮、草地沙化等環境逐步惡化的趨勢。為了保護環境,當地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工作,如今的唐古拉山已經恢復了破壞前的生態平衡。
甘肅甘南尕海湖
尕海湖被譽為“高原明珠”,是國內南北候鳥遷徙的中轉站。上世紀末,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超載過牧等因素,致使尕海湖曾一度干涸三次,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以來通過易地搬遷游牧民定居點建設項目,實施整村搬遷,為尕海濕地的珍稀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先后展開了尕海濕地保護建設工程等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系統和環境。
山東威海大乳山
大乳山曾是是一片荒山禿嶺爛泥灘,十年間通過生態修復,種樹2200多萬株,建濕地治污水,構建起穩定的生態體系。生態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如今的大乳山,作為中國政府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推出的“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生態修復典型,登上了國際舞臺。
云南紅河哈尼梯田
2013年6月22日,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以農耕文明為主題的活態世界遺產。隨著旅游開發的介入,這項遺產遭到了開發性的破壞。隨著當地政府大力推進梯田核心區生態環境恢復和建設,加大水源林種植力度,現在的哈尼梯田生態得以恢復,依舊能展現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園風光畫。
震前震后九寨溝
看完以上的例子,擔心再也欣賞不到九寨溝美景的游客們心中的大石頭可以放下了。雖然修復還需要時間,但總會實現。更重要的是,為了像九寨溝這樣的自然美景能長存人間,除了修復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多加保護我們的環境,不要再加重生態的負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