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指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 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般包括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3類方法。
物理修復技術:物理修復是指通過各種物理過程將污染物,特別是有機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或分離的技術。熱處理技術是應用于工業企業場地土壤有機污染的主要物理修復技術包括熱脫附、微波加熱和蒸氣浸提等技術,已經應用于苯系物、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二噁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復。
化學修復技術:相對于物理修復^污染土壤的化學修復技術發展較早,主要有土壤固化穩定化技術、淋洗技術、氧化還原技術、光催化降解技術和電動力學修復等。
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生物聯合修復等技術。
采用工程、物理化學和化學方法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大規模處理污染土壤,并且能導致土壤結構破壞,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生物修復是一項高效修復技術,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容易被大眾接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有業內人士認為生物修復、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及其聯合修復的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體系在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土壤修復技術正朝著6大方向發展,即向綠色與環境友好的生物修復、聯合雜交的綜合修復、原位修復、基于環境功能材料的修復、基于設備化的快速場地修復以及土壤修復決策支持系統及修復后評估等技術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