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生態修復主要是指利用生態工程學或生態平衡、物質循環的原理和方法,改善受污染、受破壞的生態系統。生態修復和生態恢復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簡單等同。從內涵上講,生態恢復強調生態回到原有狀態,不包括修整之義;生態修復更強調人類對受損生態系統的改善甚至重建,使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和諧共生。二者對人類干預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生態恢復中人類的干預度是有限的,而在生態修復中人類要采取各種必要的措施進行干預。由于生態系統的原始狀態很難確定,特別是對于極度退化的生態系統,想要完全恢復到生態系統的原始狀態,在很多情況下技術上不可行、經濟上也不合算。因此,許多時候只能采取生態修復的方法改善生態環境,這決定了生態修復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我國生態修復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生態修復工作,成績有目共睹。在中央層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大力加強頂層設計,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生態修復提供制度保障。實踐中,針對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體污染、森林草原退化等生態環境問題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等。與此同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在生態修復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創新。比如,為了讓太湖重現碧波美景,通過調水引流、控源截污、生態清淤、技術撈藻、水體修復等多條技術路線推進太湖生態修復?,F在,太湖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富營養化程度從中度改善為輕度,流域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逐年提升。再如,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成功探索出科學化、市場化、產業化、公益化一體的生態修復模式,走出了一條從“治沙”到“減貧”再到創造生態財富、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發展道路。我國生態修復的成功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生態修復法律法規、鼓勵生態修復的地方性創新、推動生態修復產業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等。
以科學方法論進一步實施生態修復。雖然我國生態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制度體系不完善、社會參與度不高、技術創新不足、量化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需要多措并舉進一步實施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