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而定,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水的問題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解決的卡脖子問題。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統籌產業布局、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體系。加快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從根源上減少高耗水、高污染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大幅提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因河施策,突出“一河(湖)一策”。不同地區河湖的資源稟賦差異大,各地應立足不同河湖的實際問題及癥結,按照問題、癥結、對策、落實“四個在哪里”思路,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實施生態流量保障、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等措施。針對汾河、涑水河等污染嚴重水體,應全面推進消劣達標行動。針對湟水、渭河、汾河、涑水河等生態水量短缺河流,應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構,制定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及機制,推進“還水于河”。針對無定河、伊洛河、渭河等主要支流和烏梁素海、紅堿淖等重要湖泊,重點是恢復自然濕地等河岸線生態空間,提升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攻堅克難,解決卡脖子問題。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瓶頸亟待突破,煤礦等行業高濃鹽水合理處置亟待解決。針對各地、各個河湖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要加強科技支撐,深入開展研究。例如,作為河套地區農田排水接納區,應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按照“生態補水、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末端治理”的治理思路,推進流域內灌區治理,實施農田退水循環利用工程,試點開展綠色循環高效農業,探索灌區農田退水污染治理模式。窟野河應積極探索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礦井水綜合利用,強化鄂爾多斯、榆林市等工業園區節水和再生水利用,合理確定煤炭生產規模。汾河要深化太原城市群污染治理,強化鋼鐵、煉焦、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
以“綠”生“金”,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建立縱向與橫向、補償與賠償、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的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地方以水量、水質為補償依據,完善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渭河、湟水河等重要支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鼓勵各地“八仙過海”,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依據上中下游特點和環境資源稟賦等,結合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模式、產業結構調整、群眾脫貧致富,選擇差異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黃河源區應結合生態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致富,探索建立高原生態產品和河套地區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中下游以改變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等為重點,結合“生態+”“互聯網+”等,促進區域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