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道基本情況
主要來水為污水處理廠排水和周邊生活污水及灌溉尾水排放。通過數據的變化分析表明該區段有外源污染物的攝入和河床底泥污染跡象,河道整體自我凈化能力較差。
二、治理方案
綜合考慮城市景觀,本河道的實際情況擬采用微氣泡曝氧+生物接觸氧化兩種組合技術實施生態治理。
(1)生物接觸氧化
該種方法的主要應用原理是:向河道中加入填料,以此讓河底充分進行曝光反應,增加河道水體的含氧量,促進污水轉變狀態,不僅使得填料能將污水充分吸收,還能使河道內部微生物獲得氧氣含量變得均勻。河道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常在填料中布置較多的生物膜,以此增加河道內部微生物接觸吸收污染物質的面積,促進水源中有機污染物質發生一系列的綜合反應。
本項目生物填料采用碳纖維仿生水草,為大量的微生物提供活性生物基礎表面,使得水體有機物在污水與仿生水草接觸的過程中得到降解,其中一部分會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二氧化碳、水、礦化物等,另一部分會被同化為新的微生物成分,此技術可高效去除水體中的BOD5、TSS、有機物等。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每平方米的碳纖維仿生水草可為提供250平方米的比表面積,建立起的生態系統為多樣的生物提供了最理想的生態環境,其三維結構包括大量的纖維與孔隙,表面的A/O環境為細菌群落與藻類生長提供理想的生存條件,生長的藻類可通過其化合作用于同化作用轉化含氮有機物、有機氮等,達到去除氮、懸浮固體物質的目的。
(2)微氣泡曝氧
曝氣是廢水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基本過程,可為污染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提供溶解氧。在曝氣單元中,溶解氧濃度的高低對有機污染物的去除起著直接作用。微納米氣泡曝氣作為新一代的高效節能環保技術,對改善水質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消除有機物污染和黑臭;二是減少水體營養鹽含量;三是消除藻類水華;四是改善水色及透明度;五是減少底泥內源污染;六是氧化底泥中的污染物質,改善厭氧環境。
(3)微生物制劑技術
選育高效菌株制成微生物復合制劑處理污染水體,其過程以酶促反應為基礎,通過生物體內產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質作為催化劑,凈化污水。
高效生物載體+納米底部曝氣,在污水處理廠稱之為“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這一技術用在河湖污染水體和污水處理廠,其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只是方式和力度有所不同而已。
該工程利用河床空間建設, 前段為反應區, 后段為沉淀區。反應區主要由仿生填料和微孔曝氣系統組成, 建設完成后向反應區內投加高效人工菌, 起到強化處理效果的作用。仿生填料是一種帶狀柔性填料, 密度小, 安裝便捷, 只需將其一端固定于河道底部, 另一端就可在浮力作用下像水草般漂浮于水中。曝氣管與仿生填料在河道底部間隔鋪設, 具體結構見圖
按40000m3/d處理量,需要設計約462m的反應區。為保證河道行洪,減少內源污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增加污水反應停留時間在工程實施前對施工段河道底泥及垃圾進行清理,平均清理深度為0.4m-0.5m。
三、后期維護
(1)需要專人定時巡查,出現故障及時檢修。
(2)定期對曝氣設備進行維護曝氧
(3)定期水質進行檢測分析確保水質達標排放。
(4)定期對微生物活性和數量進行分析,活性或數量達不到要求時投加生物制劑保證水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