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生態河道的功能
改變河道整治模式,建設生態河道,恢復城市河流系統成為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內容。
城市河流具有多項生態功能,對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城市生態河道應更多地擔當起蓄積雨洪、分流下滲、調節行洪、增補地下水資源、提高水蒸發量、緩解熱島效應等方面的功能。
1、調節小氣候與凈化空氣的功能
河道具有調節局域小氣候的作用。由于城市河流有較大的水面蒸發,河流水的高熱容性、流動性以及河道風的流暢性,可以增加臨近區域的空氣濕度,減弱城市的熱島效應,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宜人的生活空間。 城市河道的周邊綠化可以吸附灰塵、汽車尾氣等毒害氣體,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帶狀的綠化還可以消解嘈雜的城市噪音以降低噪音污染。
2、保持生物多樣性功能
自然狀態下的河道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邊坡植被可截留部分污染物;生態河岸可有效降低岸邊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作為景觀生態學中的線性要素,河道的異質性決定其河流廊道的身份,供野生動物棲息,尤其是輸送礦物養分滿足生物遷徙需求,具有其他廊道類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河床的透水性可以保證河水與地下水交換,減弱河道的水文變化。
二、城市生態河道治理原則
1、尊重自然原則
尊重自然的原則是城市河道生態治理的基本原則。對河道進行生態治理的過程中盡量維持河流的自然形態,注意結合生態學的相關知識,充分發揮河流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進行河道景觀規劃與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破壞總體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自然景觀美化處理,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應滿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適宜生物生息繁衍,盡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棲息地,實現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河道景觀。
2、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河道生態治理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保證足夠的水面率和水體容量,保證水體循環流通,進而改善整個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全方位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3、植物合理配置原則
植物合理配置原則是指在河流生態治理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濕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建立起多樣性的生物群落,以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
4、協調統一原則
發揮城市河流生態系統在景觀中的作用,將美學融到城市河道生態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態系統與周圍環境協調統一, 形成城市景觀中的一道亮點。
5、發揮河流的社會功能原則
城市河道的生態治理在滿足河流防洪、排澇等基本功能的同時,也要發揮河流的休閑娛樂、景觀等社會功能。城市河流生態系統應該能夠為人們提供可親水的休閑娛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