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城市的水質、空氣,提供多樣化的生物棲息地,以此提升生物多樣性,形成具有獨特體驗的集生態有機、觀賞游憩、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公共城市水廊。達到生態治水,修復和保護市內生態系統;增加親水活動的機遇,維護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和控制雨水徑流。
生態整治
利用大沙河生態廊道縫合周邊破碎生態斑塊,聯通北部山林生態系統與南部的海灣生態系統,提升基地的動物多樣性。營造當地自然群落,創造生物棲息地創造適宜周邊物種的生境,營造多樣性的植被群落,提升場地動植物多樣性。
動線系統
(1)人行動線系統:兩岸保證人行動線系統連貫。(2)自行車專用道: 保證東岸自行車專用道連貫。西岸由于腹地有限,自行車專用道僅做沙河西路市政道路的補充。
配套服務設施
(1)布置原則為距離不大于1km,保證500m的服務半徑。(2)每個洗手間均設置單獨的親子廁所及無障礙廁所。(3)結合洗手間公共中庭區
域設置便民服務設施(自動販賣機,直飲水裝置,移動充電樁,園區信息地圖)。
駁岸系統
(1)現狀駁岸較復雜區域,保留現狀駁岸及排污管結構不動,于上方整合步道等設施。(2)現狀駁岸為排污管緊鄰河道,箱函結構垂直入水。
燈光設計
(1)自行車專用道側,基于行車安全考量,設置高燈每15-20m一盞。(2)人行步道系統,選用步道矮燈,每5-8m一盞。保持安全照明即可。
植物設計
(1)保留原有大樹,梳理植物空間。(2)四季花樹濱水步道,強化花樹景觀節點。增加水生植物造景親水性。(3)豐富熱帶濕生植物多樣性,修復城市生態環境,或疏或密形成層次豐富的鳥類棲息地
橋梁設計
(1)上游段橋底空間不足,以通過性為主。(2)快速路跨橋橋下空間較大,除提供基本休憩及廁所等服務設施,部分空間足以提供運動等使用。
海綿城市規劃
(1)在河道與陸地交界的一定區域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以控制水土流失。(2)生態滯留和生態草溝的結合,在徑流調控、補給地下水及水質改善方面具有顯著功效,并兼具景觀功能。(3)透水鋪裝有效增加更長徑流的排放時間,蒸發和表面水濺顯著減少。大大降低地面徑流量,削減洪峰,避免由大暴雨或連續降雨造成的城市洪澇。
棲息地復育
(1)樹和灌木再搭配花卉和果實,吸引原生野生動物,包括蝴蝶及食果的鳥。(2)海岸及咸水種植保育潮間帶的無脊椎動物和濕地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