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態修復的定義
生態修復是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原有的功能與結構,并能自我維持正向演替和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修復的主要內容
1、修復環境的功能
指恢復生態系統的健康,這種“健康”宏觀上是指有序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具體是指生態環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包括人類在內的環境生物體利用。包括以下內容:
2、恢復生態環境的結構
指恢復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包括空間結構、生物結構和營養結構,要恢復完整的群落結構和物種多樣性。良好的生態結構是地球物質循環的基礎和保證。
3、保持可持續發展
指生態系統具有的群落正向演替和狀態闕值之上的抵抗能力、自我修復能力。
三、植被的重要作用
植物是陸地生態系統主要的“生產者”,而人類是生物鏈條上的“消費者”,是目前大多數環境問題的“制造者”。
在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構成要素中,植被是核心內容,是基礎。要修復生態,首先應該實現植被恢復!
植物生長需要土壤。如何保持土壤不流失,是實現植被恢復的關鍵。植被遭到破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給植被的自然恢復帶來巨大難度,因為支撐自然植被系統的土壤基礎被破壞了。